浏览:0 次 作者:广州中医妇科 时间: 2025-10-11 10:53:36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很多人对其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延误治疗或采取不当措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夏裕医生将为大家揭示关于心力衰竭的五大常见误区,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误区一:心力衰竭就是心脏停止跳动
夏裕医生指出,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之一。很多人误以为心力衰竭就是心脏停止跳动,实际上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而不是心脏完全停止工作。心脏仍在跳动,但效率降低,导致全身各器官供血不足。
从中医角度看,心力衰竭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是心、肺、脾、肾等多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而非心脏完全"停摆"。
误区二: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的专利
夏裕医生强调,虽然老年人确实是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但年轻人同样可能患上心力衰竭。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年轻化,心力衰竭的发病年龄也在提前。
中医认为,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均可损伤心气,导致心功能下降,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
误区三:没有症状就没有心力衰竭
很多人认为只要没有心悸、气短、水肿等症状,就没有心力衰竭。夏裕医生指出,心力衰竭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或被忽视,等到症状明显时,病情往往已经较重。
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可以在症状出现前发现心功能异常的蛛丝马迹,如面色少华、舌质淡胖、脉沉细等,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
误区四: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完全休息,不能运动
夏裕医生表示,这是另一个常见误区。虽然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但完全休息反而会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主张"动静结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消耗心气。
误区五:中药可以完全替代西药治疗心力衰竭
夏裕医生提醒,虽然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模式。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而西药在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心功能方面具有明确效果。两者结合,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夏裕医生最后提醒,正确认识心力衰竭,走出误区,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疗。
最新文章